配電線路復雜,缺少自動化的監控系統,無法及時掌控開關狀態、運行負荷、線路拓撲信息,配電實時狀況不明,安全可靠性難以保障。
傳統人工巡視抄錄數據,無法監測全面、細節的能耗與碳排數據,難于量化分析診斷,無法為企業能效優化運行、節能減碳提供支持。
生產用能績效按月度統計,峰谷用電、節能技術改造、內部能耗考核等機制不全,能源使用的管理體系不完善, 難滿足精益管理的要求。
能源站房現場環境與設備繁多復雜,倒閘操作、停電檢修、站房出入等運維環節依靠人的操作經驗進行操作和管理,有效性難保障。
工業企業能效管理系統通過智能化傳感控制裝置和能效管理云服務平臺實現電能的監測分析、優化管理和協調控制;輔助用戶提高用能效率及供電安全可靠性,降低用能成本,主動參與需求響應,并避免負荷越限延緩增容投入。促進節能減排和電能替代,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
可視化電能管理
電能信息以圖表形式清晰展示,一目了然;云服務支持Web瀏覽及APP便捷高效地訪問查看,并可對接園區/企業管理系統實現定制化界面展現。
數字化運營對接
與用戶生產、經營、運營等管理系統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對接,對各個部門、車間、產線、工藝、環節等進行用能分析、產品單耗、能源績效等管理。
專業化能效分析
能源詳細數據的查詢分析。包括電力與電能質量分析、電力(負荷)分析、電量與電費分析、電能質量分析,用水/用氣分析,能耗類比分析、能耗時比分析等。
實時性用能監控
通過硬件裝置、就地監控軟件及云端運行監控SaaS,對配電回路和重要用能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傳輸和管理,實時監控負荷及能源狀況,必要時可同時實現保護和當地遙控操作。
智能化供需平衡
維持各模式下的能源與載荷動態平衡與優化,按負荷與電源優先級最大限度地保障供電質量和可靠性。自動調整設備運行作息以避峰趨谷,合理降低電費成本。
主動式需求響應
主動響應主站或調度對用戶用電負荷的額定限制,實現供用電互動和諧調控和需求側管理,自動支持區域能源協作、有序用電調峰需求,同時亦可獲得需求響應補償。
物聯網云化平臺
采用兼容開放的物聯網云服務架構,利于數據共享及系統合作。公共信息與應用服務云平臺,能源主管/服務機構與能源用戶信息共享,多方協調互動。
邊緣側協同調控
與園區智能控制系統在邊緣層通信對接,實現空調、照明、充電等樓宇智能電氣負荷設施的協同調控,參與自動需求響應和有序用電管理,節能降本。
智慧能源運維管控系統主要面向能源供給側用戶的光伏站、風電機、儲能站、充電站、綜合能源站、多能融合站等的場景的智能化運行、監控及維護,實現區域能源生產供應端的智慧能源運維。
園區能效管理系統采用數字物聯等電力智能化技術,對企業、工廠、醫院、園區、樓宇等用戶的配用電以及分布式能源設備、人員、環境等進行全方位監控和管理,實現運行監控、能效管理、智能運維、能源協調、轉供運營及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滿足政府、電力監管部門對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電力需求側管理的要求,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巡檢過程進行智能化、標準化、強制性管控,以及對關鍵設備和區域實現定人、定點、定期、定方法、定標準地巡視檢查,輔助巡檢人員記錄巡檢數據并自動統計分析,使設備隱患、異常、突發狀況及時得到發現和處理解決,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維護的經濟性。
方案應用智能微網協調控制裝置,集成光儲充等新能源裝備以及各種智能負荷設備或系統,實現分布式電源、儲能和負荷的協調優化運行及安全穩定控制,使得微電網平衡穩定并高效經濟地運行,促進分布式新能源的規模接入和消納利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對園區各場景的碳排放進行監測,并基于科學的核算模型進行碳資產盤查,輔助識別減排手段,達成降耗、減排、增效的目標,打造近零碳園區標桿。通過邊緣智能設備連接能源、樓宇、辦公等子系統,將能耗數據接入數字平臺,助力園區在源頭上優化綠色能源供給,終端上做好碳排放監測,過程中推動智慧管控升級,最終實現近零碳循環經濟發展和綠色生活體驗。以園區碳中和為目標,打造園區碳排放源數據采集、排放核算、資產盤查到碳中和策略的閉環。